邓州市云峰佛像雕塑厂
主营产品: 佛像神像批零,自在观音,太乙天尊,阿弥陀佛,火神火德帝君,千手观音,玉皇大帝,王母娘娘,福禄寿三星,西方三圣神像,财神关公,三官大帝,普选菩贤,文殊菩萨,十殿阎王,文昌帝君,土地公,土地婆,观音菩萨,
昊天上帝神像雕塑 金母元君雕像 西姥西王母 火灵圣母 金灵圣母树脂彩绘

昊天上帝,又称皇天、天帝、皇天上帝、天皇大帝等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老天爷”,  他是主宰天地的至高无上的神,是超自然的最高的神,是代表天或等同于天的神、是华夏文明信仰中的最高神、是历代王朝和儒教信仰中最高的神。


尊号最早出现于商朝,周朝时正式出现“昊天上帝”的尊称。周围有日月、星辰、风雨,雷电作为使者,五方上帝辅佐。


皇天上帝、天帝、老天爷


昊天上帝,又称皇天、上帝、皇天上帝、皇皇上帝、天帝等。主宰天地宇宙的神,儒教最高神,代表天或者等同于天。


王莽欲将昊天上帝和太一合并,影响了当时的一些文献,但之后的皇帝很快将两位神拆分开。


《隋书·礼仪》:“五时迎气,皆是祭五行之人帝太皞之属,非祭天也。天称皇天,亦称上帝,亦直称帝。五行人帝亦得称上帝,但不得称天。”六上帝中的自然帝昊天上帝可代天,而人帝五方上帝不可代天;中华文化中单说上帝一般指自然帝昊天上帝。古籍中也称昊天或上帝,这一名词最早现于《尚书》。昊天上帝和天相比,具有一定的人格化的意味。郑玄曰:“上帝者,天之别名。”此处指的就是昊天上帝;另一方面,有时又作了区分,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四年春,郊祀高祖以配天,宗祀孝文皇帝以配上帝”,其中又将天和上帝区分开来,上帝地位低于天,此处的上帝指的就是五行人帝,天指昊天上帝。


《通典·礼典》:“所谓昊天上帝者,盖元气广大则称昊天,远视苍苍即称苍天,人之所尊,莫过于帝,讬之于天,故称上帝。”


早期人类认识自然、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,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不是来自于自身,而是来自于自然的恩赐。早期人类的生存发展是与自然条件密不可分的。长此以往,天空与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逐渐被人格化、神化,成为一个有思维、有情感的客观存在,是为昊天上帝。


后世部分说法一方面认为昊天上帝居处北辰,“昊天上帝谓天皇大帝,北辰之星。”另一方面,将天与帝区分开,认为昊天为全天,《毛诗传》:“元气昊大,则称昊天。远视苍苍,则称苍天。此则天以苍昊为体,不入星辰之列。”昊天上帝,更自然化则称为昊天、皇天、天,“天”是最通常的说法,又称苍天、上天、上苍、老天、老天爷等,如“苍天在上”、“老天有眼”、“奉天承运”、“天谴”、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、“我的天啊”中的“天”。[1]


关于“天”与“帝”的关系,《宋史》记载宋朝理学家朱熹对此有过清楚解释:“或问:郊祀后稷以配天,宗祀文王以配上帝,帝即是天,天即是帝,却分祭,何也?曰:为坛而祭,故谓之天,祭于屋下而以神祇祭之,故谓之帝。”春秋战国之时,思想进步,人文理性精神勃发,季梁曰:“夫民,神之主也,是以圣王先成民,而后致力于神。”神为人造,民为神主,则上古神秘观念渐消,“上帝”之概念渐由自然之“天”取代,天为道德民意之化身,这构成了后世中国文化信仰的一个基础,而“敬天崇祖”是中国文化中最基本的信仰要素。[2]昊天上帝神像雕塑 金母元君雕像 西姥西王母 火灵圣母 金灵圣母树脂彩绘


展开全文
相关产品
拨打电话 QQ咨询 发送询价